我们在购买水果蔬菜之后,回到家中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将它们清洗干净,以防有农药残留。大家都知道农药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但其实不同的农药对人体伤害的方式也不同,今天吉林省仪器校准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各种农药对于人体的伤害。
一、不同农药影响人体健康的方式不同
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这类杀虫剂包括敌敌畏、三甲苯磷、对硫磷、二嗪农、敌百虫、甲胺磷等。像这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于降解而失去毒性,因此在肉鸡体内残留量小。当这类农药残留在作物及其食用部分上时就会发生有机磷中毒,有机磷杀虫剂容易与动物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形成不易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分解减少而大量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视觉受损伤。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这类农药是广谱性杀虫剂,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如丙烯菊酯、联苯菊酯、胺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多属于中等毒性或低毒性的杀虫剂,生产发生中毒多为接触引起,表现为过度兴奋、呕吐、腹泻,严重者运动失调、血尿、血便,最后导致死亡。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类杀虫剂有西维因、速灭威、克百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药效快、选择性高、对动物毒性低。由于这类杀虫剂在环境中不稳定,因此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暂时的。动物中毒作用机制与有机磷杀虫剂相似。
杀菌剂:这类杀菌剂有铜杀菌剂、汞杀菌剂、无机硫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三氯甲硫基杀菌剂、有机砷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取代苯杀菌剂等。铜杀菌剂喷洒于植物后,铜能被植物吸收并蓄积在植物体内,动物食入这样的饲料易引起铜中毒。汞类杀菌剂在植物中残留大,对动物和人的危害大,我国已禁止使用。
二、农药对人体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影响,进而诱发特定癌症。
生物化学遗传毒性研究方法证明了农药对人类的基因有重要的影响。遗传毒性是农药对接触者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所产生的突变或诱变作用。遗传毒性研究认为基因毒性可以作为癌症发生中间过程重要的生物标记。农药接触人群的染色体畸变统计概率显著偏高;染色体受损的表现(如微核率、细胞DNA修复反应损害等),其发生率与接触农药的剂量和时间长度相关。一些研究发现,农药喷洒季节会发生大量的农药接触,而在喷洒季节到来之前与之后,染色体畸变的比率相差很大。这表明,农药引起的异常,在停止接触后迅速趋于正常。
三、农药会毒害DNA的实验证据
前期,许多研究实验均证明了农药对DNA的有害作用。其中,在意大利进行的一项研究,选取了15种意大利中部地区广泛使用的农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苯菌灵,噻菌灵,二苯胺,百菌清,腐霉利,杀扑磷,毒死蜱,氯苯嘧啶醇,甲基对硫磷,氯苯胺灵,对硫磷,乙烯菌核利,毒虫畏,嘧啶磷)。让大鼠接触这些农药混合试剂10天之后,对大鼠肝脏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2-脱氧鸟苷”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农药混合剂使大鼠DNA的各种生化活性降低。当老鼠接触的混合农药剂量较低时,DNA中的8-羟基-2-脱氧鸟苷水平显著提高;剂量提高,DNA水平则恢复正常,这表明低剂量的农药混合剂会导致DNA受到严重的损伤,然而,当剂量提高时,则会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整体受到抑制,而减缓进一步的氧化损伤。 在意大利进行的一项深入的实验研究表明,有两类农药化合物CHLO(chloride 氯化类)和DIPH(二苯类),在大鼠肾脏中可诱发腺瘤和癌。致病机制可能是这些农药产生的活性氧(高浓度的活性氧是毒性分子)导致细胞基因损伤。然而,在意大利食品中,这两类化合物十分常见,比如玉米,它们对人体也可能会造成类似对大鼠的影响。
以上那就是吉林省仪器校准小编总结的全部内容了。农药虽然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一旦食用了农药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中毒的现象,所以大家在蔬菜水果时要仔细挑选,食用之前也要仔细清洗。